「當製作影片變得比撰寫文章還方便,誰還會想要慢慢敲鍵盤寫出一篇文章?」原本還沒有意識到這種狀況會有多糟糕,已經演變成無法讓人不察覺到了。讓我醒悟的是源自於某天看到的《遊戲攻略衰退中?》只能看實況影片超麻煩 方便閱讀的文字攻略都找不到了……一文。
「最近都沒有專門收集遊戲情報的維基了啊,人們幾乎都改用 Youtube 影片解說,導致情報只會集中在那裡,看影片找資料讓我覺得非常難受,想不到情報沒有寫成文章會這麼難受,影片根本看不下去!」
日本網友—Miagi1552
在 2010 年代開端,我還記得當初玩 Wii 的時候印了一整疊的紙片馬力歐攻略。網路上充滿著各種你想要的遊戲資料、設定集、怪物弱點,但現在這個情況已經有所不同了。比起你能夠透過文字直接在 Google 上找到你想要的內容,現在只會看到更多的攻略教學影片還有遊玩過程(Walkthrough),這意味著你必須看完整個影片才能夠得到你想要的。

撇開遊戲攻略不說,現在連程式教學都從文章精簡成演講影片、幻燈片。但可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慢慢聽完那至少一小時的過程。
不經剪輯的影片比撰寫文章更省成本
是什麼造就了這樣的狀況?科技太先進嗎?也許。但時間成本反而是更大的問題,如果你有親朋好友正在使用微信、Line 的話,那你應該不會對語音訊息感到陌生。也許你曾經告訴他們「靠腰喔,用打字的啦」但總沒有人會聽進去,因為發送語音總是比用打的要來省上太多的時間了。

多媒體影音的崛起正是因為你只需要邊說話邊錄製一段影片就能完成。除非你是非常重視影片內容品質的個人 YouTuber 或是小型工作室,不然你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內容而不需要重複地編輯內文、排版,何樂而不為呢?
社群網站降低了長篇論述的出現
Facebook、Twitter 的崛起打趴了不少的部落格網站(無名小站、Blogger),而這些社群網站恰好不適合長篇大論,當初 Twitter 甚至限制單篇貼文只能夠有 140 個文字。
社群網站的出現造就了現在的人們從長篇論述觀點轉成了以短文取代,甚至開始推動「用 30 秒解說」或是「懶人包」諸如此類的內容(當初吵得很兇的谷阿莫,記得嗎?)。
任何你在社群網路上發表的內容都會被社群網站的演算法吃掉,就算是一篇很熱絡的文章,過了沒多久也會從時間軸上永遠地消失,搜尋引擎也無法索引到。當大家都在使用短文社群網站,那麼誰還會想要投注自己的心血完整地敘述一件事情?
Google 的臨時解決方案
意識到近年來影片多於文字內容的 Google 搜尋引擎,也開始尋找另一個出路。而他們的答案就是在多媒體影片中安插關鍵片段時間戳記,這樣的話就能夠協助使用者找到他們可能想知道的內容。

但…這並不代表你不用花費時間在觀看影片上,雖然 Google 很強調他們的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但仍然改變不了的是:YouTube 的自動字幕可以說是跟沒有一樣,這意味著 YouTube 自己連影片的內容在說些什麼也都搞不清楚。所以放下手邊的工作,然後戴上耳機,仔細聆聽影片到底在講些什麼吧。
噢對了,順帶一提的是 Google Stadia 正在研發一個功能,就是當你玩遊戲卡關時,可以呼叫 Google Assistant 語音助手幫你找尋目前遊戲中位置的攻略影片好讓你知道該怎麼過關。
更長遠的未來和鼓勵方法
就目前而言還真是沒有什麼解決的方法可言,畢竟影音能夠利於使用者發表創作內容,那還有什麼理由去堅持排版排到死的傳統文章呢?這種現象只會越來越多而不會越來越少…但與其找個方法限制,不如用鼓勵的方式來讓更多人想要發表文章論述,試著思考下列的問題。
- 如何讓文章出現時的預覽概要、排版更加完美,讓觀眾比起點入影片反而會更想點入文章?
- 文章的分類還有標籤、日期彙整管理太過麻煩,反觀影片只需要按照系列播放清單排序就好。那麼文章管理要如何簡化?
- 影片的營利共享十分麻煩,但文章可以發布到各個不同平台並賺取稿費,有辦法依此吸引更多圖文作者嗎?
- 不少的文章編輯器過時而且雜亂,能夠盡早以區塊編輯器取代並協助作者自動整理格式嗎?
想當然問題並不只這些,但上述提到的幾點也許都值得多花點心思拿出來討論,畢竟這些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一些問題。但要怎麼正確地告訴使用者:影片就該歸影片,文章就該歸文章這件事情呢?這也許比上面列出的幾點還要令人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