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 YouTuber」是在 2016 年後期所出現的詞彙,拜絆愛(Kizuna Ai)所賜,這股潮流就這樣掀起了。你不需要真實地在實況前露臉,透過扮演 2D 虛擬角色,你就能夠成為一個虛擬 YouTuber。在這之後也出現了幾個比較知名的虛擬 YouTuber 團體,如:彩虹社(にじさんじ)、偶像部(.LIVE)和 Hololive Production。
在這一切都才剛開始的時候,にじさんじ可以說是其中最活躍的團體。透過不斷地招募角色設定與對應聲優,終於在 2018 年 2 月初開始活動了。

說來也意外,因為在にじさんじ一期生裡,真正讓整個團體變得知名的並不是因為角色非常可愛,而是其中一位名為「月ノ美兎」的角色設定年齡與實際聲優的不對稱而讓大家感到十分新鮮。在半年後「月ノ美兎」的訂閱人數則來到了超過 25 萬人次。
這個時候的にじさんじ嚐到甜頭,也決定開始招募二期生並且同時新增 SEEDs、Gamers 等不同面向的子團體。至 2020 年,にじさんじ已經擁有超過 100 位的虛擬 YouTuber。
從網紅直播轉形回日常,一個起死回生的故事
當にじさんじ正在成長的時候,另一個名為 Hololive Production 的團體則是出了點小問題。因為這個團體原本並不是打算在 YouTube 上進行放送。而是希望能夠像網紅一樣透過類似 17 Media 直播來讓大家喜歡自己。而刻意造弄網紅的壞處顯而易見地就是「距離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Hololive Production 決定推出兩個不同面向的團體,分別是偶像系與遊戲系(Hololive GAMERs)。偶像系能夠持續朝著谷鄉元昭(社長)本人願景前進,而遊戲系又可以往大眾所喜好的方向邁進。這個舉動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而這個抉擇看起來也是選對了。因為這幾年之內,Hololive 在 YouTube 上的直播收看人數漸漸地贏過にじさんじ。當にじさんじ還在濫用 2D 人物角色的時候,Hololive 則開出了個吸引人的條件:「如果該虛擬角色的頻道訂閱人數大於 5 萬時,就能夠擁有 3D 模組」並且可以和觀眾擁有更好地互動。
3D 模組栩栩如生的樣貌,除了讓觀眾覺得更令人討喜以外,Hololive 的成員們還能夠同時間一起出現在畫面中有所互動。這也就讓觀看率更加地提昇了。時日至今,幾乎每個 Hololive 成員都擁有自己的 3D 模組,而にじさんじ則不到 30%。
谷鄉元昭放不下的偶像夢
Hololive 看似一切都很美好,也終於回到正軌了。說是目前虛擬 YouTuber 裡人氣第一也不為過,但有個人總是沒辦法放下心中的目標,那就是負責 Hololive 的社長:谷鄉元昭。

在訪談中,谷鄉元昭好幾次提到自己認為 Hololive 就像是 AKB 偶像團體那樣的組織且沒有放棄過中國市場並已和中國字幕組協談官方頻道翻譯事宜(但其中不少都是無償翻譯而且還鬧出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後來也成立了 Hololive China 並找來了 3 位直播主。
谷鄉元昭所嚮往的偶像夢也不是隨口說說。就在 2020 年初,Hololive Production 則在豐州 PIT 舉辦了大型的演唱會,而且每位成員都身穿著量身打造的偶像服裝。並且找來了金丸佳史(曾製作戰鬥女子學園歌曲)來替「Shiny Smily Story」主題曲協助作詞。

粉絲在台下也很熱情地替台上的偶像們應援,明明看似一切都沒問題,但看著自己追隨的角色從 YouTube 躍上大舞台,距離卻好像又離得更遠了。對於這個現象,網路上有些人也對此論述。
2020 年的 VTuber 似乎逐漸朝著偶像化的方向發展。龐大的客群,穩定的硬體設備與客製化的商品成了 VT 偶像的最大優勢,能選擇線上買票觀看、親臨現場觀看或錄播觀看打破了地域與時間的限制,成為了其優勢之一。
VTuber 的偶像化發展有沒有缺點?有的。VT 與粉絲們的距離逐漸被拉遠,實況比起粉絲互動更接近宣傳手段。企業與工作室在選擇 VT 時比起內在資質更注重外在包裝,逐漸走向聲優明星化的後路。
— 劉治宏在 Facebook 上如此表示。
角色在變得更加熱門之後,某些原本追隨的觀眾迎來的則是一股不小冷漠感。另一方面也會像「進擊的巨人」、「阿松(漫畫)」那樣,被大家開始盲目追隨之後,原本真正熱愛其作品的粉絲則會慢慢地淡出。

有的 Reddit 網友對於試圖營造偶像包袱的這種方式揶揄了一番。在「“Hololive is a group of Virtual Idols”」一文裡,有人調侃 Hololive 幾乎每個人都屬於 Hololive GAMERS(因為都在玩遊戲)根本沒有「偶像系」這種存在。但也有人表示大家都是偶像,只是有的人是專發廢文的偶像而已。
「替他們工作」或是「和他們工作」
ニュイ・ソシエール 是位隸屬於 Nijisanji 的虛擬 YouTuber,通常都會在遊戲中放入比較多情感,像某次的底特律:變人遊玩影片中就替一個仿生人感到難過而啜泣。在一次的談話中, ニュイ 透漏了為什麼當初選擇 Nijisanji 而不是 Hololive。
選擇 Nijisanji 是因為 Hololive 更像是一間偶像公司,而妳替他們工作。但 Nijisanji 是娛樂性質取向的直播,他們會和你一起工作。
擷取自 ニュイ・ソシエール
同樣屬於 Nijisanji 的 ラトナ・プティ 也曾經透漏過類似消息:「基本上如果沒什麼事情的話,營運是不會去打擾的」。
自己追隨的角色在實況中變得沒有互動,這和預先錄製的影片有差嗎?
角色成為偶像了,吸引的粉絲也就自然變得更多。但粉絲更多之後,虛擬 YouTuber 可沒辦法照顧到全部的人。雖然大多數的虛擬 YouTuber 都會在實況結束後閱讀所有的 SuperChat(贊助留言),但多數時候的即時留言還沒辦法回應。
這也造就了一個問題:「這是實況還是預先錄製的影片?」多數的人觀看實況就是因為可以跟主播進行互動、能夠被主播注意到,或是在遊戲卡關時提供一些攻略指南讓實況主有些頭緒。

這也是為什麼實況系的 YouTuber 遠比只上傳事先預錄影片的 YouTuber 還要來的更有人氣。在面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難免會有人開始抱怨…
最近感覺自己對虛擬 Youtuber 一絲絲退燒的感覺…原本跟其他人推坑的時候都說:「Vtuber 跟聲優啊動畫人物不一樣他們會『回應粉絲』所以你會覺得很有親切感 」。
不過想想每個紅了之後也都一模一樣了,都遠到沒有足夠貢獻就接近不了的存在…實在有點心灰意冷,至少現在還有愛的時候繼續支持下去…
一位匿名網友在 /virtuelles/ 發表,由於太經典後續被作為複製文使用。
但營運可不會在乎這件事情。畢竟經濟體系下的產物只要是任何能夠賺錢的方式就總會往最能夠賺錢的方式前進,而身為追隨者的觀眾個體…也只是幾十萬位訂閱者其中的一個不起眼的過客而已。
「還能推 (支持) 的時候就儘管去推,不要留下任何的遺憾」。
去年有人因為自己喜愛的虛擬 YouTuber 因為畢業(停止簽約)而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