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的 h.ear in 2 系列 WI-H700 (MDR-EX750BT) 頸掛式藍牙無線耳機開箱
前後端工程師,善用 JavaScript、HTML 5、CSS 3 和 Golang 與 PHP、Node.js 、C#。目前正為台灣的社群網站進行趕工,然而這東西卻趕了很久。

用了 HTC 附贈的 Type-C 主動降噪耳機有一段時間其實那音質還蠻對的起「贈品」性質的,這麼說好像有點糟,但是不盡然。

有線耳機用久了,就想要找個無線的藍芽耳機。畢竟有線實在是很麻煩,不得不說取消 3.5mm 真的是個推進無線科技產業的好主意。

煮咖啡的時候耳機線常常被勾到(不過就這樣勾到幾次,HTC 的耳機都還沒事就是了)。

對 WI-C400 的怯步

原本是想說要找個 WI-C400 頸掛式耳機,但是網路上能找到的評價、實測實在是夭壽少⋯⋯而且看那像玩具般耳機結構,讓我開始懷疑音質如何。

外國人的「Sony WI-C400 Wireless Bluetooth Headset; How Are They?」評測影片中有提到音質就是屬於這個產品的「價位」,不差,但中低音方面也不能期待太多。

最後看了看只有支援 SBC 和 AAC 就放棄了,雖然說 1,790 這個價位確實蠻值得的,但還是希望可以找到一款音質更好、能用更久的耳機。

和 MDR-XB70BT 的選擇困境

MDR-XB70BT 簡單說就是 SONY 推出的運動款頸掛式藍牙耳機,整體就像是一條軟糖一樣很好收納。

當初看到這款 3,590 新台幣的產品其實還蠻心動的,但實際和 WI-H700(MDR-EX750BT)相比,低音確實很重,甚至到了整個耳朵嗡嗡嗡的地步(這款強調 Extra Bass),但聲音卻模糊了許多

這款產品有個問題,大家都表示走路久了之後會移位。簡單說就是:「左上右下看起來不平均」。例如在外國評測影片「Extra Bass! : Sony MDR XB70BT Wireless Headphone REVIEW」中就有提到這是個非常「惱人」的問題。

和 WI-1000X 主動降噪式耳機相比

事實上這個相比有點來亂的,但試聽期間發現 WI-1000X 的音質意外的沒有很好,可能是因為需要降噪的關係,整體音質偏向高音而沒有中低音,類似騎機車聽耳機時只剩下的尖銳高音。

圖片來自 CNET – Sony’s new wireless neckband-style headphone is a rare breed

不過軟體中有很多設定可以調整環境音、降噪等級,稍微調教一下也許就會比 WI-H700 好上很多。

WI-H700 的上一代:MDR-EX750BT

基於上述幾款產品的問題,我最終決定要購買 MDR-EX750BT。然而有個小小問題,那麼就是耳機的線過長。在「Sony H.ear in Review」影片中評測者用有趣的口吻表示

耳機掛著的時候,我感覺我好像醫生。是不錯啦,因為那樣可以賺很多錢。

同時他也批評 Beats X 有快充功能,但 MDR-EX750BT 卻沒有。

雖然說這不是什麼大問題,而且也只有這款符合我的喜好,直到我前往夢時代的 SONY 直營店,才發現:「喔,酷!原來這是上一代產品」,而且新款的價格不是 4,490 而是 5,490 新台幣阿幹。

可惜最後因為沒有我要的顏色,所以我就跑去了漢神巨蛋買了。

WI-H700 正式入手

說了這麼多廢話,最終還是多貼了一千元,以 5,490 的價格入手第二代。有趣的是這代解決了 MDR-EX750BT 的所有問題。

與前代(MDR-EX750BT)不同的是:

  1. 耳機線從側邊出來,看起來不會像上一代掛著的時候看起來很長。
  2. 耳機線中間有小磁鐵可以吸附住。
  3. 稍微粗了一點點。
  4. 續航時間從 7.5 小時提升到 8 小時,且支援快充。

其餘像是音質什麼的則沒有變化,而且埠口一樣使用 Micro-USB 而不是新的 Type-C,對於這點真的很 RIP。

產品開箱

旁邊順便放一個感覺 CP 值很高,在蝦皮上以 1,590 購入的 SONY XB-10 藍芽喇叭(嗯?)。

SONY 的 WI-H700 解碼器支援 SBCAACaptXaptX HDLDAC,這正是我看上此款耳機的重點,而且剛好 HTC U11 升級到 Android Oreo 之後就有支援 LDAC 了,超讚的(稍後會有設定畫面)。

順帶一提,iPhone X 只支援到 AAC,連 aptX 都不支援。

原本還想說會不會看錯款,因為箱子前面沒有寫到 LDAC,後來發現原來相關的解碼器都寫在箱子後面(然而那個用錢就能買得到的 Hi-Res 被放在前面強調了)。

這次的箱子是從下面打開,我看了不少評測(包括外國、台灣)都從上面開,而且還損毀了箱子www。

箱子打開之後便是耳機本體。

側邊有箭頭可拉起底版。

然後底部的配件有 Micro-USB to 3.5mm 接頭,可以讓你以有線耳機方式使用。還有一些不同尺寸的替換耳塞與 Micro-USB 充電線。

然後 MDR-EX750BT 的收納布袋沒有出現⋯⋯。

產品本體

提到產品本身的材質,就讓人越想越覺得不太值 5,590 的價位。從圖片或影片中看起來本體前端是金屬,但實際上卻是珍珠漆塑膠,也就是稍微有個閃失或是放在桌上嚕,就會刮到變成白色的那種材質。

除此之外產品的接合處也有不小的隙縫,塑膠的切合線又太明顯。耳腔那部分是使用金屬,耳機線本身則是有線條紋類似 MDR 耳罩系列的那種防打結的設計。

頸掛式主機左側內部則是操控介面,上下首音樂透過撥號鍵切換,而非長按音量鍵。

另一邊則是寫上了規格跟編號。

耳機內部是類似普通海綿而非濾網(傳統的 SONY 設計)。主機本體底部則有 Micro-USB 充電孔,雖然有蓋子,但整個主機並不防潑水與泡水

主機後部採用類似 XB-10 那種運動防潑水的矽膠材質,感覺久了會發黑或是變髒

整個主機戴在脖子上沒有什麼感覺,真的很輕量。平躺也因為頸部有凹槽而不會跟地面嚕來嚕去。

耳機線與 MDR-EX750BT 不同的是,本代從側邊延伸出來而非主機前端,所以解決了耳機掛著的時候讓你看起來像醫生的問題。

軟體層面

這款耳機可以透過安裝 SONY Headphones 來做音效等化器的更改,但沒試過能不能保存設定後用到別的裝置上聆聽(保有相同等化器)。天曉得這款軟體為什麼在 Google Play 中被評為 2.4 顆星就是了。

很可惜的是如果要開啟等化器和 DSEE HX,就必須強制改用 SBC(穩定連線優先)解碼器。一但改為 SBC,很清楚的滋滋滋聲就會出來強姦你的耳朵。

等化器中亦有 Clear BASS 可供更改。

在 Android Oreo 中,可以到開發者選項改用延遲較低的 aptX HD 連線。

價格與用料

SONY WI-H700 的設計確實不錯,但 5,590 這個價位⋯⋯也許可以考慮上一代的 MDR-EX750BT,蝦皮上有人賣 4,290 新台幣。不過 EX-750BT 的缺點就是耳機線掛著的時候會有點過長(但往好處想,還多個收納布袋耶)。

除了價格問題,WI-H700 的另一個缺點就是摸起來的塑料過於廉價,因為很輕盈,所以也沒有實感,品質自然就有所下降。

還有個其他人也有的小問題,有時候耳機會有一點點滑動、塞不著,換個耳塞也許是個好辦法。

音質

談到音質,這副耳機我認為是沒有需要 Run 的必要,高音和 SONY 的其他耳機都一樣清晰明確,中低音也沒有大礙。整副耳機偏向清晰的中高音,而不是能夠令你感到十分震撼的低音(就算你以 SBC 模式開了 ClearBass 仍不會被「震撼」到)。

話雖如此低音也能在該出現的時候出來,好讓你感受他的存在。低音不會太乾,稍稍地圓潤了些。至少不會像 Extra Bass 的 MDR-XB70BT 那樣用扁平且模糊的低音轟你的耳朵。

不過真要說的話,這副耳機讓我感受和 OPPO 手機所附贈的 MH130 耳機音質有點雷同⋯⋯不是很糟糕的意思,而是 MH130 大約 600 新台幣的價位可以有著 SONY 這樣 5,590 價位的音質。

順帶一提,如果你想在 MacBook 上使用這副藍牙耳機並以 aptX 的方式連線,請參考「如何在 Mac 上启用 aptX」文章。